典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广发故事   >   典范

【最美广发人】勤学善思闯天下

字号:
发布时间:2024-07-17    信息来源:广发体育

“能源行业正在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不断学习借鉴、不断创新创效,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新要求。”张建府如是说。作为同事眼中的超级学霸,张建府曾仅用几个月就高分考取了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资质和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而这种超强的学习能力也为他的创新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动迎战:参与IGCC攻关 

2009年,张建府从清华大学毕业到广发绿色煤电公司就职。彼时,广发绿色煤电公司正开工建设国内首台套IGCC示范电站,电站包含了化工和动力单元,气化炉采用广发自主开发的两段式气化炉,且为首次工程示范应用,其中面临的技术难题远高于常规火电机组。

IGCC示范电站投产初期,频繁非停是机组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张建府把挑战当作机会,主动参与到机组深化调试攻坚任务中,与电厂技术团队共同研究调试方案,针对不同的煤质,通过详细计算来确定氧煤比、煤线速度等关键运行数据。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技术团队逐渐掌握了气化炉运行规律,克服了煤线波动大,气化温度不稳定等问题,并通过优选入炉煤种,使气化炉运行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机组连续运行纪录不断被打破,大家绷紧的神经也终于放松下来,往日同事们眉间的愁容也被灿烂的笑容所取代。

出国取经:跻身电改最前沿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作为电力行业的排头兵,广发率先布局,自2015年1月起连续派出三批青年员工赴新加坡大士能源公司参加电力市场化、国际化培训并参与电力零售业务,张建府有幸成为首批选派的5名学员之一。

“非常感谢集团公司给我提供了这次学习机会,我和同学们针对市场化改革对发电企业的影响、发电企业该如何应对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张建府坦言。

2015年6月,张建府学成归来,他借鉴新加坡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先后完成了《新加坡电力市场化改革对公司参与零售市场竞争的启示》等报告,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新加坡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等论文。此外,在被选派至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电力处工作期间,张建府还参与研究起草了《加强发电权交易促进节能减排指导意见》等文件,得到了相关领导的一致好评。

走向国际:探索储能新技术

2020年,作为集团公司国际化人才,张建府被选派至香港公司工作。为适应国际化发展新形势,香港公司提出了以绿地开发为主,构建投建营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并率先在英国自主建设当时欧洲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英国门迪储能电站,这是中国电力企业首个在发达国家建设的大型电池储能项目,是广发走向海外的一个“桥头堡”。

为提升项目的安全性,香港公司连续研发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预诊断系统》和《新一代电池储能电站集成设计》两个集团级课题。作为课题的主要参与人员,张建府充分发挥他在热能动力专业上的优势,对储能电池热管理技术进行了革新。

“目前,市场上液冷电池基本都是采用底部冷却板模式,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芯底部和上部的温差能够达到8摄氏度以上,这就是我们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张建府敏锐地发现了现有电池产品有待完善的突破点。随后,他创新提出了浸没式液冷等新型电池液冷工艺并申请了“风冷电池储能集装箱”等专利。同时,他在行业重点期刊上发表了《储能液冷电池包特点及改进研究》《储能电站集中式液冷换热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等文章。最终,两个集团级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2023年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发项目:找到创新关键点

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如何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针对这个问题,张建府在调研了多个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之后认为:“柔性支架将成为‘光伏+’项目的发展趋势,在山地、鱼塘、浅滩、草原等光伏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带着这个想法,张建府向香港公司领导进行了汇报,在得到认可后,他立刻着手制定光伏柔性支架产品开发思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得知公司没有人参与设计过柔性支架后,张建府主动牵头成立了由四个人组成的产品开发团队。从2023年6月起,开发团队一方面与相关单位开展技术交流,另一方面积极学习相关设计标准规范。经过三个多月的交流学习,开发团队设计出了产品的大体方案,下一步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开展强度校核及参数优化等工作。在咨询了解相关专业设计软件后,张建府又带着开发团队一起钻研钢结构设计软件,进行柔性支架结构建模。

“我们的产品要有竞争力,就要找到关键点,通过设计优化,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性,要针对典型场景分别做几个典型方案。”张建府介绍,经过实地调研和反复分析,开发团队最终完成了柔性支架单层索及双层索典型方案编制并同步申请了3项专利。为了趁热打铁,开发团队紧锣密鼓进一步申请设立了“众创”项目,利用三维制图软件自主开展支架加工图绘制并委托钢加工厂进行加工制造,目前正在开展支架实证工作。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应用到工程项目中,既满足了公司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这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这是张建府工作15年来的心声,作为一名广发创客,他永远在路上。

文字:香港公司 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