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教育基层行
首页
新能源云南分公司:“拾光”的故事
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广发新能源云南分公司当年凭借风电书写了国内多个第一。经历时间的沉淀和市场的考验,如今,这个广发风电事业的“先锋官”浴火重生,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奋起,追回“失去的时间”
回顾新能源云南分公司发展历程,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十三五”发展一度落入低谷。直至“十四五”,公司又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加速发展,追回“失去的时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新能源云南分公司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深入人心。
与时间赛跑,首先是优化存量,聚焦风电提质增效。2023年,新能源云南分公司开展“驭风攻坚”行动,实现存量风机可利用率同比提升0.53%,年度故障率同比下降25.16%;通过“固网雷霆”行动,集电线路年跳闸率同比下降48.78%。同时,得益于风速上升、设备治理取得实效等因素,存量装机发电量创近三年最好水平,风电利用小时3200小时,同比上升387小时,连续11年全省对标排名第一。
其次是做强增量,聚焦资源拓展,谋划光伏高质量发展。“公司瞄准光伏发力,原因有二。一是云南海拔较高、光照条件优越,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发展光伏产业优势巨大。二是相较于风电,光伏开发周期短很多。”新能源云南分公司党委书记童强如是说。
三年多来,新能源云南分公司向“阳”生长,捷报频传。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取光伏项目34个,备案容量快速攀升,项目分布在云南省6州市和河南、广西两省份。
“从‘十三五’末存量的108万千瓦,到目前累计开工超400万千瓦,累计并网近200万千瓦,通过主题教育以学增智、以学促干,大家凝心聚力,坚定信念,激发大干快上的热情,项目投产进一步加快,最终在年内实现了并网容量从100万千瓦到200万千瓦、再到300万千瓦的跨越。”新能源云南分公司总经理刘宇如是说。
人才,是学出来的,也是跑出来的
目前,新能源云南分公司在编员工245人,平均年龄31岁。公司光伏项目骤增,出现人少项目多的局面。加之业务重心变化,造成现有人员从业经验、管理水平等也难以适应光伏大规模集中建设的需要。
2022年12月,新能源云南分公司在大理建成了集团公司首个新能源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目前已依托大理实训基地,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参加了第一期班组长能力提升培训后,漕涧梁子检修班副班长陶明检感叹道:“今年这么多光伏电站要投产,这次培训太及时了,缓解了我们的本领恐慌。”
2023年,新能源云南分公司先后14人次在全国、云南省、集团公司风电光伏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崔同海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杨玉中、金怀康被授予“广发工匠”称号。
对于新能源项目,除了过硬的技术实力外,协调沟通的软实力也同等重要。上到省里、下到村里,内到部门、外到其他单位,沟通对象不同,需要的交流协调技能迥异。“我们有机会就带着年轻人出去跑项目,鼓励他们多沟通交流,及时弥补不足,快速成长。第一批有经验的年轻人‘孵化’成功后,他们就可以‘坐镇’一方,带领团队‘深耕’当地,最终实现人才‘裂变’式增长。”刘宇说道。
一天跑2、3个县,一年出差260多天,刘宇带领团队日复一日进行“实践”,85、90后逐渐在新建项目中挑起大梁。
与社会交往越多,得到认可也就越多。“踏实靠谱”“专业技能强”“人品好”“说话办事得体”成为了公司干部员工的“标签”。随着“招牌”在各地打响,光伏事业在云南多地“开花”——在保山、大理、昆明、楚雄,装机容量实现倍增;在怒江、玉溪,实现了“零”的突破。
优化存量与做强增量并举
大风坝风电场,开创了我国首例高原型风力发电先河,也是新能源云南分公司创业启航、新能源梦开始的地方。但随着第一批风机电价补贴退出,公司2022年风电利润呈现出断崖式下降,标志着老机组也要开始直面市场竞争。
“未来,更多风机电价补贴陆续退坡,存量风电利润仍会逐年下降。只有继续优化存量风电,加快新增光伏发展,才能弥补利润缺额,完成发展目标。”刘宇在保山项目的主题教育党课上强调,光伏项目的利润不仅要实现增长,而且要实现快速增长。
新能源云南分公司继续倾注更大精力在风电项目提质和光伏项目获取上,保持“前期谋划一批、成熟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模式,巩固项目通过集团公司核准率、开工率双100%的成绩,朝着形成大理、保山、楚雄三个超200万千瓦风光基地目标奋进。
经过第二批主题教育,新能源云南分公司一方面将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用以指导实践。另一方面,针对当前项目点多面广、单体容量大、环保要求高的客观情况,不断提升智慧管理、集约运维及项目安全环保管理水平,以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登高望远,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延伸到远方,绚丽多彩的阳光转化为绿色能源,不断续写新能源的云南故事。